“这么快就把纠纷解决了,不用等到打官司,我们都觉得松了口气。”
近日,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(以下简称市一中法院)、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法院(以下简称区法院)、重庆市潼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(以下简称区仲裁院)“两级联动、端口前移、裁审共治”,成功化解了黄某等31名劳动者与某科技有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系列案件。全国人大代表殷其龙、黄大勇,市人大代表刘涛、屈容、张春梅、陈虹霖、彭清华,以及部分潼南区代表委员应邀现场见证调解。
黄某等31名劳动者系潼南区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。2022年11月起,该公司未按约定支付黄某等31名劳动者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期间的工资。黄某等31名劳动者多次协商无果后向该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关系,并向区仲裁院申请劳动仲裁。
这批案件涉及劳动者人数众多,各方分歧较大,区仲裁院受理后,依照裁审衔接信息共享机制,及时与区法院对接。区法院高度重视,立即启动两级法院联动机制,由市一中法院、区法院、区仲裁院共同开展该系列案件的矛盾化解工作。
通过对案件的分析、研判,法官与仲裁员就法律适用、调处方案等问题达成初步意见后,分别与企业及劳动者多次沟通、协商调解方案,最终确定于2023年5月6日在重庆市潼南区工业园区内公开进行联合调解。
调解现场,法官与仲裁员认真倾听双方诉求,围绕款项性质、付款方式、付款时间等双方争议焦点耐心引导调解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充分释明法律风险,妥善平衡双方利益冲突。最终,双方握手言和并达成了调解协议。本案矛盾纠纷一次性高效化解,既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,也保障了企业有序生产经营。
调解结束后,法官与仲裁员还借此机会开展法治宣传,通过发放普法宣传手册,现场解答法律疑问,提高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的意识,“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”。
近年来,区法院与区仲裁院以裁审衔接机制为基础,促进诉源治理工作为目的,通过“裁+审”双方共同研判机制,将司法服务端口前移,提前介入劳动争议纠纷调解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。裁审衔接机制既减轻当事人诉累,又节约司法资源,实现了“一加一大于二”的衔接效能。2022年以来,区法院与区仲裁院、区劳动监察大队联合调解化解纠纷66件,切实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,为潼南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,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。